◇网站导航
◇网络中国节专栏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网络中国节专栏
 
让浪漫“七夕节”再多一些“家国味”
日期:2023/8/18  浏览次数:207

时间:2019-08-07

来源:中国吉林网

作者:林夕

链接:http://pinglun.cnjiwang.com/xhpl/201908/2934218.html#21115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“民族文化血脉”,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: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,如果丢掉了,就割断了精神命脉。”今天是七夕节,是一个以“牛郎织女”民间传说为载体,以祈福、乞巧、爱情为主题,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。2006年5月20日,七夕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祈福许愿、乞求巧艺、祈祷姻缘等等,都是七夕的传统习俗。《舆地志》说:“齐武帝起层城观,七月七日,宫人多登之穿针。世谓之穿针楼。”随着岁月流转,人们在作品中注入对家国沉浮、自身命运的反思和感叹,让七夕更显故乡情、家国味。借助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,能够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、展现中国精神、增进文化自信,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。

家是国的基础,国是家的延伸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:“没有国家繁荣发展,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。同样,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,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。”事实上,无论是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还是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家国情怀也早已经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,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。代代传承的七夕节,就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。

家与国难解难分,家国情怀总相牵。“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”、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”、“天公定亦怜娇俊,念儿女,经年愁损”……根与心相牵、心与脉相连,怀抱家国的爱恋、点燃民族的信念,数千年来,无数中华儿女就一心装满国、一手撑起家,把个体价值、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,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。

温故知新、继承弘扬,近14亿中华儿女的家国梦正愈来愈香醇。蕴含在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家国情怀,堪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,也激励着近14亿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、展现新作为。70年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在家国情怀的暖暖浸润下,新中国就从一片废墟上起步,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影响力与日俱增,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。

“家”和“国”相得益彰,让七夕节代代相传至今。每年七夕节期间,各地各民族也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,共度传统节日,把心结紧紧系牢、让精神久久传承。事实上,借助七夕等节日载体,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,也有助于将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,以4亿多家庭、近14亿人民的智慧和热情,汇聚起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。

学院概况 | 招生就业 | mobile365体育投注首页网址 | 党建专栏 | 教育教研 | 新闻公告 | 校园生活